2023年,隨著各大展會的相繼召開,標誌著各城市的國際展覽會已全面回歸。
作為奢侈品中的重要角色,香港珠寶業在全球範圍內都具有極高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每年都會舉辦數個重要的珠寶展覽。
比如每年3月份舉辦的知名度最大的香港國際珠寶展,接下來9月份即將舉辦的香港珠寶製造業協會展、香港珠寶及寶石展等。
一個有趣問題: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珠寶品牌,都姓周?
你可能沒去過珠寶展,但是,我們逛商場時,總能看到很多珠寶店。

中國珠寶行業有一個很好玩的現象。那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珠寶品牌,都姓周?
比如,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週六福、周金生,等等。後面的六、福、大,這些字眼倒是好理解,為了圖個吉利,討個生意興隆、六六大順、福氣滿滿的口彩。
但是,這個周字怎麼解釋呢?
這到底是碰巧創始人都姓周?還是有什麼專門的設計?
首先,創始人到底是不是都姓周?不是。真正創始人姓周的珠寶品牌,只有三家。咱們按照時間順序說。
一是周大福。這是1929年,廣東順德人周至元跟朋友一起創辦的金鋪,取名叫周大福。後來生意一度遷到澳門,又搬到香港,越做越大,就有了今天的周大福。
二是周生生。它比周大福晚幾年。是另外一個順德人,叫周芳譜創辦的。雖然都姓周,但是他跟周大福的周至元沒有親戚關係。
三是周大生,是幾十年前,在深圳起家的,創始人叫周宗文。
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這些品牌老闆姓周,品牌姓周好理解。但是,其他的周某某,比如又怎麼解釋呢?
因為在黃金珠寶生意裏,品牌的溢價很高。同樣的原料,名牌黃金首飾,能比一般的首飾貴3倍還多。因此,就有很多代工廠,不甘心只賺點加工費,他們就開始使勁往品牌上游拓展。
那麼,給自己的品牌,起個什麼名字好呢?
首先,保留以三個字的人名命名的傳統,因為消費者已經習慣這種命名方式。
其次,品牌後面那兩個字,大概率上離不開,福、昌、金這類既吉利,又適合珠寶生意的字眼。
最後,品牌姓什麼好呢?消費者最熟悉的珠寶姓氏,當時就是周。於是,就有了大批以周某某為名的珠寶品牌。
換句話說,珠寶行業這些周某某的品牌名,其實是深圳珠寶行業產業升級的結果。從作為代工,到自創品牌,曾經的一個個廠房陣列,變成了今天壯觀的品牌陣列。
藝術畫作中也有價值千金的珠寶顏料
中國傳統顏料起源於植物和礦物,迄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植物顏料主要是從植物的根莖葉中提取的汁液,加膠或加入澱粉製成。
礦物顏料是在一定的地質環境下形成的,有著較為穩定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故具有色彩鮮豔且經久不變的特點。這些五顏六色的石塊很容易從自然界取得,且無需經過複雜的處理就可使用。
唐卡是西藏藝術,一般是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也有編織的、雕刻的各種介質都有。
2006年,唐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藏族的“百科全書”,唐卡的繪製要求嚴苛、程式複雜、用料考究。
唐卡不但製作工藝講究,製作材料更是考究!所有的顏料全部採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以示其神聖。
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製的唐卡色澤鮮豔,璀璨奪目,歷經幾百年的歲月洗禮,仍舊色澤豔麗,價值連城。
下圖為佳士得拍賣,成交價高達3.48億港幣的唐卡藝術品。

傳統藝術品的NFT趨勢
這兩年,NFT藝術品作為一種全新的藝術形態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股藝術創作與收藏浪潮。
2021年,美國數字藝術家Beeple的NFT作品《Everyday: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以約合人民幣4.51億元的高價成交,刷新了數字藝術拍品的最高成交價紀錄。
NFT作品的巨大收益不斷吸引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和藏家加入。NFT市場在2021年底開始被炒起來,2022年上半年成為NFT數字藏品爆發期。
不過,去年下半年隨著大型交易所FTX宣佈破產,不僅讓加密貨幣受到衝擊,還導致NFT資產失去外界青睞。
據Dapprader最新分析數據顯示,2023年二季度NFT市場交易總額降至約29億美元,環比跌幅達到38%。數據還顯示2023年二季度NFT銷量約為1860萬筆,較一季度減少9.2%。
另一方面,穀歌公司Google Play的產品經理Joseph Mills週三(7月12日)宣佈,該公司已更新了其移動軟體市場政策,允許遊戲開發者探索各種新方式,將NFT交易引入Google Play應用商店的遊戲應用中去。
穀歌推出新政策或許傳達了一個積極信號:NFT市場並未消亡。
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藝術瑰寶,也一直被藝術先鋒們拿來與新技術結合,在新世代煥發出了獨特的生命力。
比如為了弘揚和傳承唐卡非遺文化,很多人以當下最火的文化傳承方式——唐卡數字藏品來打開非遺傳承的新大門。
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非遺文化NFT嘗試,參與其中的每一分子,都成為回應國家“保護非遺創作”戰略的重要見證者和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