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iPhone問世,一家叫Apple的公司開始進入大眾視野,從此世界被改變。
2023年6月6日淩晨,蘋果公司發佈了新款硬體——MR頭顯,也就是增強現實頭戴顯示器Vision Pro。

這也是蘋果有史以來發佈的最貴單品,售價3499美元,相當於25000元人民幣。如果近視,除了自備隱形眼鏡(目前這部分使用體驗不詳),可以定制一幅官方鏡片,鏡片通過磁吸吸附在 Vision Pro 眼罩內部,不過鏡片需要額外支付約5000元人民幣。
舉世矚目的新硬體
為什麼這回的蘋果頭顯這麼受關注?按說,頭顯並不是手機這樣的大眾產品,市場本身不大。它的關注度從何而來呢?主要有這麼四個原因。
首先,按照英國《金融時報》的說法,這是第一款由庫克完全主導的蘋果產品。自從庫克接班以來,一直扮演的是一個守城的接班人角色。iPhone、iPad、Apple Watch,這些主力產品,全是喬布斯時代的產物。因此也有很多人說,庫克創新不夠,只是在重複喬布斯做的事。而這回,庫克可是鐵了心要做頭顯。

其次,MR這個領域本身,今年並不太被看好。要知道,MR跟元宇宙,向來不分家。而元宇宙可是今年各大廠商的裁員重災區。比如迪士尼、Meta、PICO,都在最近半年大刀闊斧地砍掉了元宇宙的相關業務。其實,類似的事情,蘋果以前也幹過。比如當年蘋果做藍牙耳機AirPods時,藍牙耳機這個品類也不太被看好。當時市面上大多數藍牙耳機,都是左右耳分開控制,一個為主,一個為輔,這就導致主耳機耗電更快,而且兩個耳機的聲音還不太同步。這個硬傷導致很多人放棄了藍牙耳機。但後來蘋果解決了這個問題,藍牙耳機這個品類,也被蘋果盤活了。
第三,蘋果總能給供應商信心。蘋果可以讓供應商陪著它一起前往一個不確定的市場,一起賭一把。比如,頭顯中的硬體,現在並不成熟,供應商也需要從頭幹起,還需要貸款建生產線。要是其他的企業下訂單,供應商一般不敢接,萬一這個產品活不了幾天,供應鏈豈不是白建了?但是,蘋果就總能給供應商這個信心,讓上下游願意陪著它一起賭。
從這點可以看出,所謂競爭力,除了技術和品牌,還在於能不能結成一套堅固的信任網路,拉著協作者一起前往一個陌生的地方。
最後,是消費者對蘋果製造科技流行單品的信心。從iPhone、Apple Watch、AirPods,不說無處不在,至少每次發佈新品,都帶動了一種科技潮流風尚。儘管消費者對一副至少2.5萬的“護目鏡”的胃口要到明年初才能確定,但蘋果公司認為,空間電腦和小型元宇宙的時代已經來了。
Vision Pro,下一個iPhone?
那麼,拋開新聞熱度,回到產品本身,蘋果頭顯到底做得怎麼樣呢?它能像庫克說的,成為下個iPhone嗎?
WWDC23 第二天,蘋果邀請了世界各地的代表最早體驗 Vision Pro,由於現場不允許錄影錄音,目前使用體驗的描述都僅限於博主們的口頭傳達。
根據現有各種真機體驗,Aretia總結了Vision Pro的體驗要點,不想看網上視頻啰嗦的讀者可以速覽以下內容:
1.設備重量約500克。目前達人們的普遍感受是佩戴了半小時之後,沒有感覺到不適,沒有出現眩暈情況。(這部分體驗因人而異)
2.內置螢幕畫面是4K解析度。目前達人們的普遍感受是畫面非常清晰,完全看不出顆粒和像素,色彩很棒。(這部分體驗因人而異)
3.交互便捷,只靠眼睛、手勢、聲音控制。目前達人們的普遍感受是交互的靈敏度、精准度、速度非常高,沒有任何遲滯,很絲滑。
4.沉浸感驚豔。目前達人們的普遍感受是因為有更高的清晰度,而且互動場景也非常真實,體驗非常驚豔。
——比如與一只蝴蝶互動。有一只蝴蝶從遠處飛出,佩戴者伸出手指,蝴蝶會飛向佩戴者並落在手上,佩戴者旋轉自己的手,可以看到蝴蝶的各個側面。
——還有一個“邂逅恐龍”的互動體驗,在這個過程中,佩戴者可以走向恐龍並“觸摸它”,恐龍會有所反應,像極了電子寵物。
——可以觀看3D照片和視頻。其中一段視頻,是一個小女孩吹蠟燭,達人們都說彷佛就在自己面前吹蠟燭,還能真實地感覺到蠟燭熄滅後的煙霧迎面撲來的感覺,非常激動。
從3D照片和視頻這個角度講,它增加了資訊傳播的維度,比如工業設計師們開遠程會議,就可以拍攝一張產品的 3D 照片,分享給對方。另一個人完全不用對著 2D 螢幕想像它在現實中的樣子。
另一方面,這也是個非常戳中人性的功能,那些你無法割捨的人和物,那些留不住的空間和時間,都在一瞬間,真正意義上地被定格,往後一次次被感動。
流覽網頁、看電影,這些更多還是新瓶裝舊酒,錦上添花,邏輯上並不足徹底顛覆電視、電腦的傳統體驗。
但「3D 相機」絕對稱得上是原生應用,在彩色影像誕生一百年後,我們終於可以通過另一種顯示技術,定格時間。
根據達人們的體驗回饋,不同於其他app,3D相機是專屬於Vision Pro的獨特體驗,你無法在任何傳統媒介上還原這樣的感受。
Vision Pro與元宇宙
初代iPhone剛發售的時候,當時也被認為價格過高,並且在發佈時沒有應用程式商店。直到後來,一些公司花了數年時間才找到並利用智能手機的潛力,從而創建了 Uber和Airbnb 等熱門應用。
目前來看,Vision Pro仍處於元宇宙的早期階段,尚需等待一個殺手級應用。
對於Vision Pro的應用開發,《哈佛商業評論》最新文章指出,Vision Pro最好的應用將出現在獲取資訊很昂貴或危險的環境中。例如新飛機或建築物的原型設計,或協助遠程醫療,Vision Pro展示了能夠完成這些事情的能力。
Vision Pro無疑是現存最好的頭顯:它帶來了有史以來最高的畫質,革新了家庭影音娛樂體驗;它徹底幹掉了頭顯的手柄,用最自然的方式提供了革命性的空間交互;它讓內容創作脫離二維平面,讓定格時間和空間成為現實。
儘管離“完美體驗”還有不少距離,但Vision Pro讓人們看到了一種可能性,一種讓計算無處不在的可能性,一種不依賴智能手機的可能性,一種讓科幻不只是科幻的可能性。